查看原文
其他

国家电投“老资格”上新了


第13期云上沙龙

有5位同事分享了

他们工作的“那座老厂”

是如何蜕变新生的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



(上下滑动了解更多)

准“80后”狮子滩

重庆狮子滩发电 岳宗科

狮电公司是一个成立于1941年的老厂,在水电史上享有“北有小丰满,南有狮子滩”的美誉,是我国第一个自行开发、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梯级水电厂,现有员工585人,总装机容量173.5兆瓦。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先后到狮电公司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明年1月1日,狮电将迎来80岁生日啦,是准“80后”,也是名副其实的水电“老资格”。

狮电作为一个老厂,目前最大的资源是什么呢?除存量的发电机组外,就是文化、是人和大量的土地资源。首先,我们用3年多的时间,深度挖掘狮电近80年来的水电文化,并通过打造水电文化展厅、党建活动中心、职工书吧、工间交流、“学、讲、做”等文化宣贯活动,激发了狮电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员工主动求变,自愿为狮电的发展而努力奋斗。其次,我们还探索利用长寿湖4A级风景区的独特优势和公司独有的文化资产(如工业建筑、展厅、伟人专家的足迹故事等),建成了特色培训中心和重庆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打造特色的红色旅游和工业旅游,创造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我们正以贯彻落实钱董事长重庆行成果作为切入点,联合长寿区政府,以狮子滩大坝为中心,积极推动建设新能源科普公园、国家电投综合智慧能源应用场景展示区和观光光伏示范区等,并积极申报国家级新能源科普基地和大力推动狮子滩水库抽水储能项目,纳入重庆市能源规划,为公司未来发展布局。

老厂要转型发展,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调动人的积极性,激活队伍。如何聚集全员力量?去达成目标,我们主要从2个方面在思考和落实:一是人才创新:我们构建了“人才培养地图模型”,制定不同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发展规划,鼓励优秀青年跨岗位竞聘上岗;我们探索新进大学主动成长成材培养机制,以5年为周期,每年实施晋级综合考核,排名前40%的员工可晋升一级培养锻炼并享受待遇,解决老企业岗位缺乏与人才储备矛盾。近年来,公司实施青年交流挂职13人次,聘用优秀青年为主任助理3名。二是激励创新:我们实施全员绩效考核评价到周、到月、到年,推行内部对标排序,纵向对标自己、横向对标别人,有进步的都给予不同激励,落地激励机制与每个员工自己相关,让每个员工奋力奔跑,跑赢自己;此外,我们每年拿出近160万元,设置“点激励”基金,并将考核激励权限下放到部门、车间和班组,有效激发内生动力。

在树立品牌方面,狮电作为重庆市唯一一家仍在“一五”计划工业原址上安全运营的电站,我们非常注重资源优势的发挥和狮电品牌的塑造,让企业跟上时代持续的生存下去。我们建成了重庆区域新能源运营中心实现5座电站集中控制,并积极探索接入区域内、系统外小水电机组,实现合作共赢。我们还积极发挥公司人力资源和技术,大力开展对外承运、承检、技术带班和培训业务,形成“四位一体”协同发展之路,每年对外创收稳定贡献2500多万元,同时塑造了良好的狮电品牌。对电站提质升档,让现场亮起来,打造花园电站和“活的水电文化博物馆”,走“最美乡村+最美河流+最美电站”的生态发展之路。

几年来,我们聚焦用活资源、激活队伍和树立品牌不断发力,以做优狮电为目标,大力推进改革创新,让老狮电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狮电文化获得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赞誉,狮电品牌形象得以彰显,并连续6年保持盈利,极大的提升了“狮电”影响力。借此机会,我想谈谈自己的体会。老企业最难统一的是员工思想,如何让员工认同企业,这需要树立一个可实现,又符合实际的愿景、目标,并通过不断实践让员工看到希望;还有就是老企业最难转变的是员工的观念,这需要文化的逐步影响,找到员工与企业的深度链接,让员工主动求变跟上时代;老企业最难改革的是分配机制,这需要不断的机制创新去逐步实现,让企业里的能人、牛人得到认同和实惠的同时,也必须要让他干成事,不仅要跟自己比,也要和有进步的员工比,让他不断的得到认同和实惠。



(上下滑动了解更多)
再造“平圩不平常”中国电力平圩发电 金轶材平圩发电是中国电力的子公司,火电装机454万千瓦,新能源装机11.1万千瓦,是国家电投和安徽省规模最大的发电企业。从单台60万机组到百万超超临界机组的并网发电;从单一火力发电到以火电为主,光伏、供热综合发展;从单一发售电业务到以发电为主体,开拓电力检修市场、电力服务市场的大型综合能源企业。2019年,公司全年发电230.24亿千瓦时;利润贡献在三级火电单位前列。这里和大家分享三个“字”,第一个字“大”。企业做大做强,度电成本低,在市场竞争中才更有优势。1984年,国家“七五”重点工程,国产首台60万千瓦亚临界燃煤机组在平圩破土动工,1989年和1992年,一期工程两台60万机组先后并网发电,从此开启了我国发展、建设高参数大容量火电机组的历史序幕。2007年建成投产二期工程两台64万千瓦超临界机组。2015年三期两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实现双投。第二个字“远”。企业在做大的同时,更需要把售电之路延深更远。一期两台60万机组立足安徽省,满足省内电力需求。二期机组率先实践国家“皖电东送”战略,开创机组跨省输电先河,长三角电力市场大门就此敞开。三期机组依托淮沪特高压,真正把公司售电之路开拓更为宽广。截至到2019年,公司累计发电量已超过3000亿千瓦时。第三个字“新”。公司全体员工克服重重困难,建成焦岗湖和施家湖两个光伏电站,实现公司转型的新突破。每年光伏的发电量及效益在省内排名前列。同时,公司寻隙突破,主动对接潘集煤化工园供热项目,预计今年将实现投产。平圩发电将依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在清洁煤电、新能源开发、综合能源利用上继续深耕细挖。在深化机制、满足需求上,我们优化薪酬分配体系,收入分配重点向一线生产人员倾斜。对在岗运行人员实施《在岗运行员工绩效奖考核管理办法》,明确岗位价值,按综合业绩考核结果分配年度总收入,有效形成收入级差;对机组检修维护人员实施部门绩效奖考核办法,充分发挥部门对收入二次分配自主权。近几年,公司一线生产人员收入绝对值、增长幅度远高于公司收入平均增长幅度,薪酬水平具有明显区域优势。要重视员工精神需求。今年,公司积极开展争发电量“双跑赢”劳动竞赛。除了物质激励外,每月评选公司先进,在网站、橱窗、广播、微信立体宣传。目前,公司各部门的工作状态高昂,“比学赶超”的氛围浓厚。公司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平圩发电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我们了打造人才培训基地。从建厂初期,一方讲台,一堂实用的焊接课程开始,平圩发电经过36年的岁月更替,现如今公司已建设占地4.5万平方米的培训中心,培训项目基本覆盖了火电行业全工种,其中4个技能培训项目开创了火电行业或集团公司第一。27年的核电检修经历,让公司在国内率先创立了一套火电厂检修管理及检修授权培训体系,有效管控参检人员行为。同时,通过加强“企企”合作,强化“校企”合作,深化“政企”合作的方式,公司发掘和培养出一批竞赛教练员、技能鉴定员、课程设计员。近几年来,公司一直在完善专业技能人才梯队。涌现出孙承春、胡磊等全国技能金牌选手,电力行业、中央企业等各类技术能手30余人,公司各部门技能能手百余人,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老厂要获新生,既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更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平圩发电公司将进一步统一思想,扎实推进工作,全力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为集团公司“保二争一”贡献力量!


(上下滑动了解更多)
“四轮驱动”跑出小电厂转型“加速度” 河南公司南阳热电 赵凌伟南阳热电目前在运两台21万热电联产机组,同时负责南阳市中心城区集中供热业务。小电厂的生存发展,始终是我们面临的“大课题”。近年来,结合集团战略区域落地,我们摸索出了“四轮驱动”发展模式,跑出了企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度”。今年上半年首次扭亏,盈利1943万元。围绕发电产业核心要素,坚定不移挖潜增效,其中燃料成本控降尤为突出,公司入厂标煤单价连续7年区域最优,这得益于燃料管理的三大“法宝”:第一个法宝是精准决策,在2018年下半年煤价持续上涨的艰难时期,我们及时调整策略,选择优质低价的彬长矿做为长协主要采购目标,超额完成合同量,减少采购成本800万元;第二个法宝是精细化掺烧,以安全生产零超排为基础,对高硫、低质等非适燃煤种进行细致掺配,每年降低采购成本600万元左右;第三个法宝是淡储旺耗和采购节奏的协同,最大程度发挥煤场杠杆作用,今年上半年煤价同比下降了108元/吨。生产管理上,坚持“底线思维”,努力把设备预防性检修做到极致,机组长周期运行记录屡次刷新,目前的记录保持者是#2机组的326天,生产指标也在运行精细化管理中持续优化,供电煤耗3年下降了20克/千瓦时。要把供热作为转型主攻方向,深耕区域市场。我们将热力发展融入地方发展,紧紧抓住南阳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契机,加快推进热力管网建设和热用户开发。经过近8年培育,南阳市中心城区供热覆盖率由2012年9%提升到2019年65%,今年有望达到75%。去年,我们新开拓了南阳官庄工区供热市场,这是我们利用“三供一业”政策,通过接收河南油田供暖项目的方式去开发县域供热市场的一次尝试,半年完成改造任务,锁定了工区将近200万平方米的供热市场。南阳热电的供热收费面积现在已经超过800万平方米,供热管理和服务体系也在实践中日益完善成型,在南阳地区树立了国家电投南阳热力品牌的良好口碑。目前,正在推进热力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升品牌价值,比如材料的自主供应,通过自主加工保温管道和代售暖气片,从源头和终端实现产品的自产自用自销;再比如热力增值服务,发挥我们专业热力运营公司的专业优势,为用户提供小区热力站建设的咨询服务和建设过程的有偿监管。由于历史原因,我们运行维护着系统外2台12.5万火电机组,年初随着这两台小火电的关停,电站服务开始了“二次创业”。我们摆脱“运、维”局限,在继续开拓机组检修和新能源项目运维等传统业务的同时,进一步融入区域发展大局,在热力全产业链建设中承担起热力管网建设、庭院网热力站建设以及室内供热改造的任务,目标是自主设计、自主施工、自主管理。目前正在开展5个小区的换热站联合建站项目和南阳官庄工区15万平方米的公建工程供热改造,预计今年能增收将近千万元。融入集团清洁发展大局,我们把新能源项目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开发的周口郸城县10MW风电项目已经获得电网接入系统批复,兰考县48MWp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项目通过核准备案,商水县100MW风电项目已经初步纳入省开发计划。“四轮驱动”模式实施两年多以来,公司经营逐渐好转,连年大幅减亏,扭亏在望,也为下一步向综合能源企业转型奠定了基础。我们将铆足进取劲儿、鼓足精气神儿,打好存量、增量、未来“三副牌”,继续走好“四轮驱动”这条路,在集团公司一流清洁能源企业建设征程中贡献南阳力量。


(上下滑动了解更多)
百年抚电的重生之路东北公司抚电能源 朱睿

抚电能源的前身,是历史悠久的抚顺发电厂,它兴建于1908年,是当时日本人为抢占抚顺煤炭资源而建立的,它承载了许多屈辱的过去和辉煌的历史。1942年装机容量就达到29万千瓦,是当时“亚洲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新中国成立后更是为国家培养输出了大量的电力技术人才,有着“火电之母”的美誉。

怀揣着对百年企业的无限憧憬和向往,我于2010年毕业后来到抚电工作。当时的抚电102岁,我记得马云曾经说过,他的梦想是要把阿里做到102岁,而我却真的有幸进入到了一个有着102年历史的企业工作,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入厂后,听身边的老师傅们讲过去的故事,讲历代抚电人的拼搏奋斗精神,更是深深的感染和鼓舞了我,也更增添了我将青春奉献给企业的信心和动力。

然而入职的这种兴奋劲儿还没持续一年,就因抚电座落在400多米深的西露天矿旁,受采煤沉陷影响,两台机组于2011年8月被迫关停。面对着昨天还机器轰鸣、今天却悄然沉寂的厂房,我心底五味杂陈,突然失去了希望和方向,我们全厂员工也和我一样经历着前途的迷惘。

怎么办?百年电厂何去何从?赖以生存的机组已不能为企业与员工提供依托,我们必须要走出一条新路来。公司党委果断决策,转观念、转思维、转方式,结合实际确定了供热经营、电站服务“两翼齐飞”,建设综合能源服务企业的发展新方向。

为企业发展找出路。在机组关停前抚电没有自己的供热市场,当得知抚顺石化85万平米住宅区需要拆炉转网的消息后,公司与地方政府和抚顺石化历经十余次的艰苦谈判,终于签下了供热资产无偿转让的直供热协议。之后,公司又主动接手了棚改小区等其他供热商不愿接手的项目,开拓市场252万平米,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抚电艰难起步向供热产业转型。2013年,在东北公司全力支持下,公司建成了双线110千米、纵横抚顺地区的“双热源、大热网”系统,供热产业初具规模。而如今的抚电,实现了95座换热站无人值守、远程调控,生产调度智能管控,供热规模达到2324万平方米,一跃成为抚顺地区最大的供热商和最佳供热服务企业。

与此同时,公司发挥技术人员多的优势,大力拓展电站服务业。组织200余名员工奔赴国内外,参与火电、新能源、供热等运维项目,仅2019年,公司就参与电站服务项目11个,创收突破千万元大关。

为员工发展找出路。机组关停后,员工们当时思想波动很大。公司就采取分片包干的方式开展形势任务宣讲,帮助我们理顺思想观念,一边开展供热技术培训,鼓励员工转岗参与供热产业;一边开展电站服务业技能培训,为员工寻找新的出路。通过供热市场开拓、服务考核等激励措施,鼓励员工跑楼盘、抢市场,做好供热服务;采取基本工资+绩效奖励的方式,形成了鼓励参与电站服务业的薪酬分配导向和系列管理办法。积极为驻外员工创造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经常性开展走访慰问,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渐渐的员工们适应了转型、主动进行转岗,人力资源活了起来。

我和同期入职的小伙伴们,也先后参加了火电、新能源等多项技能培训。远赴菲律宾、越南、新疆等参与火电运营调试项目,并通过助理、竞聘等人才选拔机制,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实现了岗位晋升。我也通过竞聘来到了办公室法律事务管理岗位,和同事们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企业关停资产处置任务,实现国有资产增值3627万元,成长为了部门的主力。

就这样,历经近10年的时间,百年抚电成功转型,走出了一条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之路。而这10年,作为见证者,我亲历了抚电的没落和重生,也跟随着企业一同转型成长。

钱智民董事长说:综合智慧能源是国家电投打好“三副牌”的关键,是未来的增长级。现如今,公司上下拿出开拓供热市场和电站服务业一样的劲头儿,发挥供热管网覆盖面广、服务客户经验足、技术人才多的能源服务企业优势,正大力拓展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将集团公司“2035一流战略”和东北公司建设区域一流清洁能源企业的举措落实落地,全力向综合智慧能源服务商的目标奔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必将再续百年抚电辉煌,迎来一个新百年。



(上下滑动了解更多)

国之光荣,重装上阵

国家核电(上海核工院)刘鑫

上海核工院与中国核电同时起步,自1970年建院至今已有50年历史。50年间,上海核工院经历了从研发设计中国大陆首座核电站的一次创业,到承担三代核电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二次创业,从创造“国之光荣”的辉煌,再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能动核电型号国和一号的几度蜕变。

发展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变革的阵痛和探索的迷茫。核电站属于典型的复杂系统工程,传统核电站一般采用由设计院出图,工程公司采购、建造的工程建设模式,不可避免的存在设计与采购配合不顺,设计与建造、调试相互支撑不足等问题。福岛事故后,政策环境发生变化,核电项目审批放缓,而公司经营业务主要聚焦核电,经营压力日益凸显。上海核工院虽然承载着昔日的风采与荣光,但在新形势下压力重重。为应对风险变化,集团公司将原上海核工院与原国核工程进行重组,成立以“研发+AE”为依托的核能技术创新和工程建设平台,自此我们又走上由单一核岛设计向全厂总承包,从单一核电技术向“大小微”核能技术和多能综合利用的转型发展之路。

主旋律已定,接下来就要看设想如何落地。如何以高质量全厂总承包能力确保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卓越交付?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推动集团公司核能事业可持续发展?我们又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探索与实践。

在工程建设方面,发挥以设计为龙头的EPCS体系优势,提升项目精细化管控能力。EPCS即设计采购建造调试。我们充分对标国际一流核电AE公司,按照“公司管总,板块主建,项目主战”的建设思路,整合EPCS联动的项目管理流程。通过智慧工地建设、全产值全成本核算、赢得值、标准工时定额等工具,对项目进行精细化管控。

以示范工程为例:通过建立设计与现场端对端的问题处理机制,工程变更平均处理时间由5天缩短至3天,效率显著提升;使设计文件分发和执行验证全流程贯通,设计变更实现了精准控制,对技术、费用、进度等可进行全范围评估。通过发挥工程对设计的反哺作用,积极推动设计优化,已实施的优化项累计节省费用2500余万元,正在实施的预计节省费用6000余万元,在节约大量成本的同时还有效提升了项目安全性、施工和运维便利性。

在技术创新方面,抢抓技术先发优势,加快研发方式转变。通过供给侧改革与加大投入,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用户需求,确定了以国和二号、供热堆、海洋堆为代表的“大小微”型号发展图谱和以新型核燃料、核应急等为代表的关键技术。同时将研发方式由国家大规模投入向专题申报与自主投入并重转变,通过高质量运行核能产业创新中心,统筹集团内外资源实现“小核心,大协作”。自主投入28项课题研发,同时通过各级纵向渠道争取到约3000万科研经费,自主研发“靠前站”“抢先站”,努力在技术层面超前领先一公里。

在机制保障方面,通过组织、制度和人才等方面的管理创新激发活力。建立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的矩阵式柔性组织结构,通过SPI、JYKJ、SDSJ三大管理工具,完善系统领域活动的三级管理体系,简化优化管理流程,精简制度350余项。推行“系统设计、双通道发展”的岗位薪酬体系和特殊人才协议制薪酬,优化拓宽人员发展通道,健全“内部人才池”等流动机制,构建“1+M+X”的专项奖励体系,鼓励出牛人、使牛劲、办牛事。

目前,上海核工院覆盖全厂总承包的标准化项目管理体系已基本形成。国和一号示范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后续项目已具备开工条件。“两广”项目获得能源局前期工作专家评审会支持,核准在望。供热堆完成初步设计、自然循环试验等关键任务,有力支撑下半年示范工程落地。海洋堆关键设备研制进展顺利。在疫情影响、开年不利的情况下,年中实现扭亏,合同收入同比大幅增长,经营结构实现优化,重点任务顺利完成,充分体现了融合重组“1+1>2”的共赢效应。

未来,我们将以“一流治理、一流研发、一流AE”建设为目标,积极转型、重装上阵,努力建成高质量“国和一号”,再创“国之光荣”!



在国家电投的发展历程中

还有一大批历史悠久的“老资格”

他们在改革发展的洪流中敢于变革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勇于创新

焕发出了与时俱进的蓬勃生机

现在

让我们穿越时光

一睹老厂蜕变新生路






01

扬子江畔,皖南明珠。1959年,由1906年芜湖明远电灯公司化身而来的芜湖发电骏业肇兴。历经上大压小的阵痛、二次创业的攀登、五次扩建的奋斗,2011年,两台66万千瓦机组屹然伫立。

进入新时代,光伏发电、集中供热、机组超洁净改造等举措开启了老厂的“转型升级”之路。2020年,老电厂再次迈出新步伐,成功入股安徽省电力交易中心,并作为国家电投四家售电业务标准化试点单位之一,打响电力营销区域品牌。当前,燃煤发电、光伏发电、集中供热、售电营销、综合能源服务等多种产业齐头并进,芜湖发电正积极打造发售电为一体的综合能源供应商。



02


东北公司大连发电公司肇始于1919年7月,建厂已101年,为电力企业树立了百年丰碑。2005年因政策调整6台燃油机组全部停产。经多方论证,2009年公司异地搬迁改造项目获批,作为集团首个独立自主建设的2x300兆瓦供热湿冷机组,工程创造了投产总工期16.3个月行业标杆并获中国电力优质工程银奖,实现年内双机双投、投产即赢利的目标,一举扭转企业困镜。2010年12月,该项目顺利投产,投产后连续七年在大机组竞赛中获奖。



03

从1908年的南昌开明电灯有限公司到1935年南昌下正街发电厂,从1955年江西省内第一座中型火力发电厂南昌发电厂到2009年南昌地区首座百万千瓦级大型发电企业的江西公司新电分公司,新电分公司的“前世”见证了中国电力事业发展壮大的伟大征程。从江西省内率先进行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到建成省内首个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站;从江西省首个污泥耦合发电项目落地到率先建设华中区域首个电源侧大型电化学储能调频电站,新电分公司的“新生”,紧贴时代脉搏,勇破行业壁垒,抢抓发展机遇,展现出能源央企强劲的生命力和发展力。



04

东北公司阜新发电公司始建于1936年,被国家列为“一五”重点工程。我国第一台2.5万千瓦发电机组在该厂投产时,毛泽东主席发来嘉勉电。1961年,该公司总装机57.4万千瓦,成为当时亚洲第一大的火力发电厂。84年风雨历程,阜新发电进行多次改革工作,1991年跨入百万电厂行列。在现有总装机容量1100兆瓦的4台电热联产机组基础上,抓住发展机遇,先后抢占新能源市场建设光伏发电站、投运400兆瓦电锅炉储能调峰装置,努力建设区域一流综合智慧能源企业,让老厂再焕新生。



05


1937年,东北公司北票发电公司在战火中建立。作为建国初期东北境内主要火力发电,为国民经济和战后恢复生产作出突出贡献。面对当前能源革命浪潮,聚焦装机容量小、机组服役时间长,主动研判形势,推进机组延寿、热价上调、供热面积按产权证计算三项重点工作,撬动存量市场。完成70兆瓦光伏立项、12.5兆瓦分散式风电核准、2个20兆瓦光伏电站并购排他协议签订和王杖子光伏竣工结算,推动转型发展。从以火电为主的“追赶者”到集风、光、电、热一体的“争先者”,耄耋老厂焕发新机。



06

江西公司上犹江水电厂是我国“一五”重点工程之一,也是毛主席承诺给赣南人民的一个“小太阳” 。1955年开工建设,1957年投产发电,是国家自行勘测、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前苏联援建的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空腹重力坝水电站。曾被誉为“新中国水电建设的摇篮”“华中水电一枝花”“江西水电之母”。改革开放以来,上犹江水电厂实施打工经济,承接电站运行,取得于都河段水电梯级开发权,收购瑞金留金坝电站、开工建设于都跃州、峡山两个电站,承建上犹仙鹅塘、遂川禾源风电场,并购雷公山风电场,装机容量由6万千瓦增加至23.4万千瓦,成为了赣南第一大主力电厂。



07

上海电力闵行发电厂始建于1958年,总装机容量最高达815兆瓦,曾为上海经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为响应国家“上大压小”政策,闵行电厂燃煤机组于2012年底全部关停。在2017年,原闵行发电厂原址上新建燃机项目得到政府批复,项目包括一套468兆瓦(F级)和1套745兆瓦(H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200兆瓦。闵行电厂蜕变重生,一座绿色环保、数字智能的世界一流燃机示范电站将亮相浦江之滨。



08


1958年为应对通辽市日益增长的电量和蒸汽的需求,内蒙古公司通辽热电厂应运而生。岁月更迭,通辽热电厂为盘活经营,毅然转身,进行“网源合一”,重组升级为通辽热电公司,对准通辽市人民过冬保暖。2018年,当庞大的供热压力再次倒向通辽热电公司,为全面提升供热服务质量,开启智能化供热、信息化服务新征程,现已实现90%以上换热站全面智能化集中调控,每年有80%以上的用户实现足不出户的线上缴费。从老小旧到新智全,通辽热电公司敢博敢拼,敢变敢学,让“服务民生”的供热品牌在生养它的一方沃土上熠熠生辉。


09

平顶山热电前身为平顶山电厂,始建于1966年,是平顶山市最早的火力发电厂,曾被誉为中原电力明珠,累计创造144.688亿元工业总产值,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加速推进,传统小火电在夹缝中求生存,近年来,平顶山热电奋力突围,破局前行,储备发展项目30余项,取得34所院校屋顶光伏项目开发权,参与运维新能源项目294.5兆瓦,自主开发的理工学校271千瓦光伏项目建成投运、竹园灰场12兆瓦光伏项目获得核准……在转型升级道路上跑出了“平电人”的速度与质量,也跑出了“平电人”建设“百年平电”的信心与实力。



10

东北公司清河发电公司始建于1970年,是我国自行设计安装的第一座超百万千瓦容量的特大型火力发电厂,以装机容量130万千瓦成为我国当时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在改革开放的洗礼中,公司历经“上大压小”“关停小机组”“环保改造”,“二次创业”初见成效。近年来,该公司以“清河检修”抢占核电高端市场,以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为主导,以做强做优电站服务业为方向,披荆斩棘,阔步前进,特别是成功签署铁岭移动大数据、喜获双边交易电量24.37亿千瓦时、累计完成84台次精品检修等优异成绩的获得,更为这颗“辽北明珠”注入了不竭动力。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非常时期,东北公司清河检修承担着海阳核电1、2号机组常规岛、BOP检修工作。顺利完成海阳核电1号机组38个系统的检修项目1810项,完成2号机4228项检修任务,上千次吊运工作“零失误”。



11

1970年,国产首台自主设计制造安装的300兆瓦亚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在姚孟发电落地,被誉为“共和国的争气机”,第一代姚电人齐聚“鹰城”平顶山,在荒凉的黄土坡上打下了第一根基桩。2017年,面对火电围城,姚孟发电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聚焦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承接了巴基斯坦中电胡布电站三年期运维工程,迈出跨国发展的关键一步。同时,举全员之力推动濮阳风电项目建设,从单一的传统火电到多重技艺傍身的综合发展,姚孟发电将市场开拓和综合能源发展作为结构调整的突破点,努力做强做优增量,在转型发展中焕发强大生机活力,展翅“鹰城”大地,以新面貌献礼建厂50周年。



12

44年前,一声炮响在蛮荒峡谷经久不绝——龙羊峡水电站开工建设。黄河上库容最大、调节性能优良的水电站横空出世,这座兼具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旅游的老电厂是西北电网的主力军,龙羊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28万千瓦,主要承担着调频、调峰的任务。2012年,黄河公司首创大规模水光互补技术,在距龙羊峡水电站直线距离36公里外建成85万千瓦水光互补光伏电站,作为虚拟水电机组,发出的电能通过330千伏输电线路送到龙羊峡水电站,将不稳定的光伏电,转换为安全、稳定的优质电源,提高了光伏发电电能质量,同时龙羊峡水电站的利用小时数大大提高,老水电站增添了新动能。



13

龙虎福地,信江之滨。1978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贵溪发电公司孕育而生,传统的火力发电一直伴随着总装机1880兆瓦的企业走过了36个年头。2014年,为顺应能源转型变革趋势,贵溪发电以光伏发电为突破口,建成全国首座火电厂灰场光伏电站,驶入了火电转型升级的“快车道”。现今,贵溪发电光储充一体化智慧能源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实现了由单一火电到集火电、光伏、供热、售电等业务于一体的绿色综合能源企业的华丽“蜕变”。



14

1985年,被誉为草原明珠的通辽发电总厂首台机组投产发电。2019年,面对200兆瓦火电机组即将退役关停的生存“困境”,通辽发电总厂毅然开启二次创业转型发展的新征程,利用已废弃的6500亩贮灰场建设起生态环境综合治理1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迈出了传统火电企业向新能源领域转型的第一步。同时,通辽发电总厂采取工业+生态观光旅游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依托现有的自然环境为基底,与地方政府共同打造“一环、两轴、四区”的生态光伏公园,实现“蓝海”与绿洲交相辉映,工业与生态完美融合。



15

1987年,神头发电厂成为山西省最早建成的百万千瓦级以上的大型发电厂,担负着京津唐和山西省40%的供电任务,是当时国内第三、山西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被誉为“塞上明珠”。今天的神头发电坚守绿色能源的初心和使命,在国家电投“2035一流战略”的指引下,通过“上大压小”陆续关停6台落后机组,异地建设大型煤电联营基地,主动参与国家先进技术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努力锻造优秀火电供应商、优质新能源发展商、优等电站服务商的“全新三商”,实现老企业的浴火新生。



16

时间追溯到1988年,当地政府在闻名遐迩的黄果树瀑布群打帮河畔建成了装机容量为48兆瓦的关脚水电站。2003年,贵州金元整体收购了该电站,成为年年盈利的“下蛋鸡”,为同期在建水电开发项目提供强劲的资金保证,保障了资金链。2018年,贵州金元与市政府联袂解决了长期困扰该站的国企遗留问题,置换原电站数十名老职工的新身份。按“管理融合、文化融合、情感融合”理念,将“老电站、老设备、老员工”的老电站蜕变成“设备环境新、工作作风新、精神面貌新”新时代的美丽新关脚。落红满路虽艰辛,蜕成花泥透脚香,走出国企体改典范的新路子。



17

1992年,松辽平原上,一颗璀璨明珠耀眼升起——占地40.58公顷的四平热电公司担负着东北电网供电和四平市区供热的重任。历经二十余载拼搏,从20兆瓦到55兆瓦,四平热电已实现城市集中供热2000万平方米;从老旧工厂到“花园式工厂”,四平热电正以良好的发展势头和骄人的业绩成为吉电股份火电企业“排头兵”;从单一火电到发电、供热、供汽、供水、智慧能源等多元发展的综合性能源企业,吉电股份四平热电公司正在华丽蜕变。



18

巍巍长白山见证了松花江热电勤劳朴实的底色,滔滔松江水激发了松花江热电创新求变的潜能。27年来,她从股份制到吉港合资,再到国家央企,转变了“身份”;总装机容量从25万千瓦扩增到73万千瓦,年发电量从0.2亿千瓦时提升到30.5亿千瓦时,年供热量从32.5吉焦增加到1423万吉焦,强健了“体魄”;从发展单一火电到热电联产,再到综合智慧能源,提升了“颜值”。如今,她以绿色能源为梦,与城市建设的追梦者同行,已然成为吉林市能源企业的中流砥柱,正逐步向吉林省内的最大热源基地迈进。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

后浪、前浪,一起奔涌吧!

国家电投 再踏征程

 

“老资格”新天地

在《国家电投报》第74期5版

还有更丰富的内容哦






 

明天下午5点

云上沙龙第14期即将直播

主题是“我们是如何变废为宝的”

欢迎点击今日微信第2条了解详情!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源:国家电投

素      材:中国电力、东北公司、江西公司、上海电力、内蒙古公司、河南公司、黄河公司、贵州金元、吉电股份编      辑:闻晓蕊、周心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加入头条号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